2010年9月29日星期三

乡下人进城记(之四)

早上起来,天降大雨,原来是台风过境。按行程今天去迪斯尼乐园,我们早早起来,吃完早餐,准备出发。雨实在是太大,有人提议打个电话问问今天开不开园。结果前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样的天气即使开园,户外的表演也都会全部取消。我们想了想,决定将行程与明天互换,也就是今天继续逛街。

昨天回来的时候,老婆实然发现给朋友带的化妆品居然买错了,而江老大的夫人买的项链才带一天居然断了,反正是要再去换的,索性就是今天去,毕竟除了游玩,买东西算是主要任务。

我们从天后坐到铜锣湾,下大雨也没法带车,我和江老大各自抱着宝宝跟随两位夫人前行,路也不识,也不知要走多远,这个过程真是痛苦。好容易,都弄完了,1小时以后来拿修好的项链,这个时间正好去吃饭。

吃完饭后,几个人的意见发生了严重分歧,两位女士还要逛,江老大要回去看买的新书,我则打算在附近走一走。两个宝宝不知道该跟着谁。最终,江老大带着小姐姐回酒店,我家的小宝宝跟着妈和江夫人,我独自出游。

我不认识路,绕着铜锣湾地铁出口的楼转了一个圈,好容易识别出了方向,向海边走去。我很犯,是去向湾仔方向走去看一看会展中心还是向天后方向走去看一看香港图书馆和维多利亚公园?最终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去看会展中心。这个会展中心在我住的酒店里可以看到,到了海边的路上也可以看到,想来不算太远。我沿着那条什么什么路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了快半个小时了,都已经看到湾仔地铁站的指示牌了还没走到,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忽然就到了。

先去观景码头,再走到金紫荆广场和纪念碑,再绕过去到了湾仔码头,走了一整圈,发现那边在修路,行人不得通行,我又重绕一圈回来,再看一次。那里除了大陆游客没有旁人,景致也一目了然。唉,真是一个超级错误的选择。唯一开心的是又找到了免费Wifi,上网发推之外查地图看看自己到底在哪儿!

原来真的离湾仔地铁站不远了,坐地铁回酒店。原来老婆也没去逛,带着宝宝回酒店睡觉了。

晚饭时向江老大汇报情况,主题就是会展中心是只有大陆游客会去参观的地方,完全不值得专门去看。

吃完饭大约7点半,我记得今天晚上开始有大坑火龙表演,决定去看一看。就在附近,不用坐车,我慢慢地走。果然,没走多远即看到指示牌,我沿着灯笼走,直到浣纱街的大牌坊,附近许多警察,这里应该是起点,我站在路边开始等。

道路两边已经架起栅栏,树起警示,所用的东西均十分陈旧。7点半,一群人从旁边小巷中拥出,咦,为首的老者居然就是刚才在华姐清汤腩吃饭时见过的,当时就奇怪为何如此闷热的天气此人仍是一身西装打扮,至此方知是本次活动的重要嘉宾。一群人一掠而过。过不多时,另一群人从另一小巷拥出,全都身着大坑火龙的T恤,年纪甚轻,一望而知都是学生。学生们分成三人一组,凡见金发碧眼者便上前送上一张明信片,随即以英文与之交谈,可怜我这土包子,听了满耳朵,只是莫名其义。

随后一台锣鼓车推出,锣声震天。这锣声,到我离开之时仍未停止。人越聚越多,大家左顾右盼,但我心中一直纳闷,到底我们在等些什么?不是要看火龙吗?现在已经8点有余,可仍未有一丝动静。我前面一名女子,手持iphone4,拍个不停,然后登录上facebook,更新状态,打英文字飞快。 以她的相貌和手持酒店雨伞来看,可能是马来西亚或新加坡人。

无聊到此地步,可见即使耐性如我者也有些烦了。我做出一个今天最正确的决定,向前走。果然走不多远就发现,原来前面还有个贵宾席,一面大旗在此树立,原来这里才是重点。等不到5分钟,火龙来也!

所谓火龙,并非把一般的舞龙点上火,倘若真是如此,何以支持3天?此龙是珍珠草所扎,极细,上面插满香,远远望去,便如火龙一般。话说这舞火龙却是为避瘟疫而流传下来,至今已经131年历史。套用一句历史语言,这是古代巫术仪式流传至今留下的一点痕迹。所以我一直觉得香港是个很特别的城市,现代化的同时,什么中医手相命理的广告也无处不见。我在书店里看到有卖达赖喇叭谈人生的书,和命相书放在一起,再想想达赖喇叭在国内被政治化的形象,真是有种莫名的喜感。
 
回酒店,正好宝宝打算睡觉。希望明天是个好天气!

(未完待续)

乡下人进城记(之三)

前一晚大家累得不行,早早休息。这一天的行程安排是两位女士逛街,两位男士带孩子。对周围完全不了解,考虑到中午宝宝要睡觉,决定再次前往维多利亚公园。

天气略有点闷,上班时间,公园里人很少。除了我们,就是几位带着宝宝或推着轮椅的菲佣。我发现其实维多利亚公园很大,只是我们走来走去,老是那几个地方,没往海边的方向走。

公园里有一条专用的慢跑道,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这条道是专供慢跑用的,如果要在上面走,请靠近左侧(还是右侧?),不要影响他人跑步,并请注意安全云云。同时,还有一个工作人员坐在旁边的一个椅子上。我记得前天晚上来的时候,也有人坐在那个位置上,所以应该是工作人员。就算是上班时间,也有人到这里来跑步,年纪不大,中年人的样子。

我带着宝宝玩儿童游乐设施,都能用,也都很干净。宝宝喜欢爬上爬下的玩滑梯,江老大家的小姐姐则喜欢荡秋千。宝宝看到姐姐玩得高兴,最终也鼓起勇气坐上去玩,很开心。后来我又带她去旁边的游乐园,准备离开的时候才发现那是为5-12岁小童准备的。宝宝虽然小,同样玩得很快乐,她最喜欢的是走铁索桥,我教了一次,她就走得很稳。自己玩的时候摔了一跤也没有哭,很勇敢。

我则利用这个机会上推。这个时候就发现推特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发明,把人和网络连接得如此紧密。

中午下起雨来,我们去吃饭,泰国菜,几天下来,我发现香港的餐馆,最讲究装修的就是泰国菜和越南菜,门面很漂亮,显得也很清雅。

下午宝宝睡觉,我看电视看手机,宝宝起来后去江老大的房间,边让两个小朋友一起玩,边等两位女士购物归来。

老婆回来后很开心,回到房间,兴奋地向我展示各类成果,购物真是女人的天性啊!到底是老婆,自己买了不少之后问我想不想买点啥?我想了又想,我有个上网本,一般的应用没问题,且对摄影器材又不感兴趣,唯一可以考虑买的就是iphone4了,可近5K元的价格可以买一台更精巧的超薄笔记本了,这样对比之后发现买iphone实在是没有吸引力。而且我的N81也还可以,虽然已经是老古董,但算是摸熟了,基本上算物尽其用。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算了。我是那种有用的就行不追求档次的人,同时也是那种没用的就不行说买就买的人。

这一天非常平静。几乎就在酒店周围出没。如果这一天由老婆来写,可能会有说不完的话吧。

(未完待续)

新剧The Event

以下内容包含剧情,有可能影响到欣赏原作时的兴趣,观者自酌。

今天早上虚惊一场,以为身份证丢了,花了一上午的时间翻箱倒柜。

昨天抽空看了新剧The Event(或翻译为惊世)的S01E01。故事跳来跳去的讲,先讲当前,再讲23分钟前,再跳到当前,再讲8天前,再讲23个月之前,再讲当前。第一集的情节算是紧张,讲一个程序员本来和女朋友坐邮轮去度假准备求婚,可忽然风云突变,不仅女朋友失踪,自己的身份也消失,成为被追缉的对象,而此时,他的未来老丈人也被胁迫着驾驶客机冲向地面准备谋杀总统,这一切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呢?请收看走近伪科学!

我初看到介绍时,本剧被定性为政治与悬疑剧,和上次看的Rubicon一样,我也想多看几部类似的剧集。可是,本集结束时,客机忽然凭空消失,这不得不让我想起了我最BS的剧集LOST中小岛消失的场景,如果本剧是科幻剧,我可能都不会提起兴趣去看,所以看到这一集结尾,我有一点小小的上当的感觉。

虽然本剧让我集中精神看完了第一集,就剧集本身来看算是精彩,但由于对本剧尚不能准确定位,所以暂时不推荐!

多说一句关于Rubicon的话,这是到目前为止我看过的最沉闷最无聊的美剧,我是很讨厌LOST的故弄玄虚,但Rubicon这样进展缓慢一点头绪也没有的剧集我还真是头一次遇到,难道说悬疑剧就是要走这个调调?

微软博客关闭

今天看到消息说微软的博客windows live space将于2011年3月关闭。所有用户资料均可以转到wordpress.com继续使用。

我昨天转了。虽然我的那个博客早已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墙而不再更新,但那毕竟是我第一个坚持下来的博客。现在回头来看,自己进步甚缓,现在写的博客与当时相比,没什么差别,也许年纪大了,再想改变已经不太容易。

我一直认为微软的东西在易用性上做得最好。任何微软的程序出来均可轻易上手使用,绝对无需摸索过程即可达到入门级,高阶功能我一向用得少,不做评价。正是基于这个道理,我一直不尝试使用ubuntu之类的系统,也极不喜欢apple的东西。我一直不明白,如果微软程序的易用性明显到连我这个初级用户都知道的地步,为什么那些公司的人一定要做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来?也许有商业竞争的道理在吧。

原来的博客属于定点被墙,现在的博客属于通杀。但仍然可以翻墙访问和RSS订阅。这对我来说很好,我周围的人大部分都不会翻墙,这可以让我畅所欲言,仍然可以订阅又提醒我不能说太情绪化的话。原来的博客我还经常在MSN上说一说,现在这个极少向周围的人提。

我看到有人说这标志着博客的衰落,也许吧。但对我这样的人来说,博客只是一个半开放的日记,只是许多人提供了这样的平台,我就开始写。这一习惯养成之后,即使平台撤走,我想也不会影响太多,总会有人提供这样的平台的,最多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吧。

2010年9月28日星期二

乡下人进城记(之二)

一夜无话。

按行程,第二天要去海洋公园。从天后站坐港岛线到金钟站,出来以后坐629路大巴,一站式直达海洋公园的大树湾出口,也就是所谓的后门。明明是叫海洋公园,实际上却是在两座山上。呵呵,很有意思。

进门时工作人员看到我推着宝宝车,立刻上来指示我通过专用闸口,也不用按指纹。此行香港,所到之处,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与热情令我佩服不已。有一次我坐港铁,结果宝宝的车票没钱无法出闸机,工作人员上前向我说明,在我去客务中心时则一直陪在宝宝旁边,我处理完回来之后,又帮我刷两次卡,再带我去旁边的闸机口帮我开门出闸机。全程没有一丝不耐烦,等待的时候正好有其它乘客上前咨询,他也极有礼貌地请人稍等,先处理完我的事情之后再帮助其它客人。

进入海洋公园,我们先看了看图,确定了自己的位置,决定先一路上行,先去看海豚表演。于是我们尝试了一下登山电梯的滋味。我不知道这样的设计是好是坏,坐在扶梯上,就象在商场里,可是周围却都是极漂亮的景致。在登山电梯上可以看到附近的海,也可以看到公园里的小小过山车,我一直以为那就是最高的过山车,后来才发现弄错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这个登山电梯,我们两家无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到达山顶,可能到海洋剧场时已经疲累不堪。所以就我的感觉来说,这个登山电梯的感觉非常新奇和实用。我发现香港许多地方的许多设计都把实用放在第一位,至少会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网上的攻略都说看海豚表演要提前进场找不晒的座位,我按国内旅游的标准,预先设想了一番人山人海的情景。实际上到场一看,不晒的位置的确都快坐满了,但也并非没有座位,更不会连太阳晒到的位置也坐满--而这正是我预想的。很快的,我们带着宝宝坐在了最靠前(也就是最靠近日晒)的位置上,在等待开场的时间内,不断地有人进场,也都能找到不晒的位置,区别只是高低不同而已。

海豚表演相当精彩,我以前在青岛也看过类似的演出,与青岛的海豚表演不同的是,香港海洋公园表演的背景音乐和对白做得很棒,粤语版,主题是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背景音乐与海豚表演结合得完美无缺。我的嘴笨,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出来以后,我们就在海洋剧场旁边吃了点东西,以减轻下午的负担。此行香港,我增加了一点点旅行经验,那就是以后一定要背双肩背包,里面可以多放好多东西,斜挎包虽然轻便,但装满东西之后背着好累!以后如果和老婆带宝宝出门,最好能劝她不要背包,背个小斜挎包足矣,我背双肩背包,两人都轻松。

在去了几个馆之后,我们去坐缆车。这几个馆里,最好看最漂亮的是水母万花筒,设计最精心的是海洋馆。水母万花筒主要灯光效果最漂亮,平淡无奇的水母在变幻莫测的灯光照射之下,佩以其特有的舒缓动作,变得玄幻美妙。海洋馆其实面积不大,但设计得很巧妙,我们最初一看就象一个大鱼缸,但走着走着,地势渐低,我们面前还是那个大鱼缸,但面前的鱼却随着水深而渐渐不同。我们下了一层又一层,越到后面鱼越大,种类习性也不同,看到的景致也越奇特。宝宝看得十分开心。回来之后才发现我们居然错过了鲨鱼馆?!只好下次再去了。

缆车很稳,风景也很好。至此,我预先设想的三个必到之处均已完成,这三个地方就是海豚表演、海洋馆和缆车。下一步是去看第二选择,海豹表演。

从缆车上下来,正好是一个游乐园,带着宝宝坐了一次旋转木马。头一次上去她不敢坐,我带她出来,可她看到同去的姐姐玩得很开心,于是又鼓起勇气要坐,我带着她。坐完一次还要坐,我却已经有点头晕。让她和姐姐一家一起去坐。开心得不得了。

然后去看熊猫。唉,做为一个中国人,到了香港还要去看大熊猫,实在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熊猫只有一只,名叫佳佳,另一只叫安安的不知所踪。佳佳很有明星气派,独坐在一堆竹子前正吃得不亦乐乎。我左看右看,都觉得佳佳作为一只熊猫来说有点苗条。

找海豹表演的地方找了半天,结果还去坐了一个小小的摩天轮。其实走在此时,大人已经全累趴下来了,倒是宝宝们兴趣十足。就在打算放弃看表演时,居然就找到了。虽然已经开始,但剧场里人很少,我们自行进去找位置坐下。再次感叹一下,这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表演也很有意思,而且距离很近,与观众的互动也比海豚表演多。小朋友们和海豹一样可爱。

出来是正门,真的都累了。坐629再回地铁站回旅店休息。

在坐629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两橦非常熟悉的大楼,那就是壹号皇庭中经常出现的那两栋主角们的办公楼,我特意找了找,好像是叫力宝大厦吧,那个外形太特别了。629好像还经过了香港赛马会,只是经过,看了一眼,没仔细看。此行香港,基本上沿着地铁线走,地铁之外还有哪些社会风貌我全都不知。如果下次再去,一定要好好看看。

(未完待续)

2010年9月27日星期一

乡下人进城记(之一)

前言:作为一个从未出过国的人,我承认自己是个土包子,也一直期待能走出国门看一看,增长见闻,体会不同的生活。今年中秋前后,我们和江老大两家一行6人到香港旅游。虽然香港早已回归中国,但实际上仍是回而不归,所以虽然不能算走出国门,至少也可以算是进城了。

我这几天一直在犹豫到底要怎么写,是按印象写还是按行程写呢?如果前者,往往散乱,如果后者,失于流水。现在想想,还是按行程写吧,毕竟是游记,多我这篇也无妨。

正文开始,因为老婆签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口岸自行过关,当然,票价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直飞的话大约要2K以上,贵1倍有余。 后来我在香港时听说东航飞香港的班机忽然取消,真让人感到在国内的某些地方,再有钱也是孙子。(google了一下,原来该航班本应9月20日飞,推迟到21号,然后到了香港不能降落,飞去海口,然后号称回上海,结果又飞去厦门。晕死了!)

飞机照例晚点,下来之后坐大巴到罗湖火车站,下车拿行李时遭遇小偷,深圳真是名不虚传。贵重物品全在包里,好在及时发现,从此养成在深圳就把包放前面的习惯。过关倒没太多的话好说,就是排队。还抽空发了几个推。

一过深圳河,手机就没信号了。

到香港这边,先去买八达通卡,成人150,小童70。然后坐港铁,车上人不算多。我们订的酒店是港岛天后站的铜锣湾海景酒店,所以我们要转三次地铁。在太子转车时,乡下人特性体现,不知道港铁共有上下三层,从车上下来后(在第二层)找不到该转的线(在第三层),只好走向出口(第一层),仍找不到。问过客务中心才知道还有第三层。继续坐车。在港岛线,乡下人特性又一次体现,发觉这里的车门一会左边开一会右边开,站在车上无所适从。直到两天以后才发现,原来车门上有提示灯,指示下一站在本侧还是另一侧开门。

在上海坐地铁是根据几号线来找路,例如2号线,到了2号线再看是往哪个方向,去张江高科还是去徐泾东。在香港则不指示地铁线路名称,而是直接以终点站方向提示站台。上海地铁2号线用香港港铁的标志法就是张江高科1和徐泾东2,我的出行攻略是按上海这边的标志法记录的,结果下来以后还要现找该向哪个站台走。

坐香港港铁直接体会到地铁设计的人性化,例如转车,港铁有的两条线路转车只需要下车后走到对面站台即可转车,省下许多上楼下楼的时间。上海的则是一条线一个站台,坐回头车很近,换乘要走好远。但实际上下车就坐回头车的人比换乘的人少之又少,节省更多的人的时间不是更好吗?

其实这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上海地铁的世纪大道站是一个枢纽站,大约有4条线路可以换乘,除了前面说的要上上下下好几次楼梯之外,前一段时间开始,因为人太多,地铁站里专门把几个通道完全隔开,结果同一次车上下来的人哪怕是要转另一个同次车,也会因为下车门不同而走不同的通道,到达站台的时间也不同。这就是一个奇怪的思维方式,用浪费一部分人的时间的方式来解决地铁拥挤运力不足的问题。

从港铁来看,车很旧,但很整洁。地铁站里的广告在宣传进地铁后不要吃东西,地铁上也真的没有人吃东西。宝宝在后来的几天回来路上有时闹着要吃,我们给她指一指地铁里的标志,她也能看懂,不再闹。我们那几天坐的地铁,人都不多,哪怕是空车,也没有人抢座位。车很多很空,人不算多,速度又很快,座位的供求关系并不象上海地铁那么紧张。有时候人的素质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港铁的其它设施也很旧,但很实用,例如地铁会有指示牌提醒带大件行李的人坐地梯而不是坐扶梯,地铁站出口闸机虽然少,但还是有专门为儿童老人和带行李里的人走的特别宽的闸机。还有专门为轮椅人士上下楼梯的设备,最重要的,它不是摆设而是可用的。

出了地铁就是酒店,我们住在30层,靠最边上,很安静,可惜是靠山的那一面,海景是看不到了。

到酒店已经是下午4点多,附近正好是维多利亚公园。我今天看文章才知道,原来每年六四,香港的追思大会就是在这个公园里举行的。可惜我当时并不知道,不知道是不是就在那个大草坪上。 到公园里,我最高兴的是找到了香港政府提供的免费Wifi,立刻上网发推定位,可惜我当时还不会发照片,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失败!之后的几天里,我基本上都会来公园上一次网,实在是离酒店太近了,很方便。酒店里倒是没有免费WIFI,偶尔搜到过一两个,但很快就断线。

我们订的是大床房,面积不算大,设施很齐全。只是冰箱效果不好,我放在里面的冰淇淋到第二天根本没法吃。

语言方面,在港铁和工作人员说普通话完全没有问题,对方都能听懂和回答。酒店前台的则不然,有的可以说,有的只能听懂,有的听都只能勉强听懂。在餐厅吃饭,绝大多数服务员都能听懂普通话,哪怕年纪很大的人,即使不能说也会听,还有很多人说得也不错,一点点口音而已。我这次去,说得最多的两句话是:“多谢”和“洗手间系边度”。

(未完待续)

2010年9月15日星期三

话题0915

以后以日期为话题标题吧,这样就不用记写到第几篇了。

最新的热门话题当然是钓鱼岛。我现在极少逛论坛,不知道有没有FQ跳出来要组织保钓的,以我看的twitter上的言论来说,大部分讨论到钓鱼岛的人都会把问题转回到国内,例如提到拆迁啦、例如规定动作啦,之类的。不过,twitter上的言论自由的好处在于提供的信息更多样。例如提到日本方面只是拘捕了船长,对船员并没有抓,只等中方派人去接就行,但在国内的报道中则没有这个区别。又如民间组织的保钓在出发前被阻止(这就是所谓的爱国也只有做规定动作的说法),这个在国内报道中估计也看不到。

我又去查了一下维基,其事由来已久,各持一词,当然会是这样,否则就没有争端了。就我个人而言,此事与我无关。在一个人们被分为三六九等的国度里,一个远在台湾东部的小小岛屿,归属于谁还真轮不到我来操心。

原来是你

复习旧的美剧往往有新的发现。

这几天在重看24S02,结果发现前几集出场的Paula,就是那个在The Big Bang Theroy里修正了Sheldon错误公式的极富个性的女物理学家,另一个出场集数较多的Baker警官就是LOST里的金。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解释一下

解释一下,上一篇文章之所以奇形怪状,是因为试用google reader中的send to不果,但我又实在是喜欢这篇文章的内容,所以不得已采用了Email的方式发布,最终结果就是这样。

梦寐以求的MiFi

转帖一篇译言的文章,这就是我想在世博会上看到的东西,有吗?

 
 

Sent to you by 周不知 via Google Reader:

 
 

via 译言-电脑/网络/数码科技 by surestar on 9/7/10

原作者:
来源Your Own Hot Spot, and Cheap
译者surestar

Someday, they'll build wireless Internet into every building, just the way they build in running water, heat and electricity today. Someday, we won't have to drive around town looking for a coffee shop when we need to check our e-mail.

  总有一天,他们会在每栋建筑里都建起无线互联网,就像今天安装自来水、暖气和电一样。总有一天,当需要检查email时,我们再也用不着开着车满城跑找咖啡店了。

If you want ubiquitous Internet today, though, you have several choices. They're all compromised and all expensive.

  如果想要在今天就享用到无所不在的互联网,那你还是有几种选择的,只是它们都是折衷方案,且价格不菲。

You could get online using only a smartphone, but you'll pay at least $80 a month and you'll have to view the Internet through a shrunken keyhole of a screen. You could equip your laptop with one of those cellular air cards or U.S.B. sticks, which cost $60 a month, but you'd be limited to 5 gigabytes of data transfer a month (and how are you supposed to gauge that?). You could use tethering, in which your laptop uses your cellphone as a glorified Internet antenna — but that adds $20 or $30 to your phone bill, has a fixed data limit and eats through your phone's battery charge in an hour.

  你可以就用智能手机上网,不过你少说一个月得付80美元,而且你还只能通过锁孔般大小的屏幕浏览互联网。或者你也可以给笔记本配备无线上网卡或USB棒,这样每月要花费60美元,而且每月限制只能传输5G的数据(你该如何测流量呢?)。再或者你也可以采用网络共享的方法,让笔记本使用手机作为增强的互联网天线——但这会给你的手机账单增加20或30美元,数据流量也有限制,而且在一个小时内就会耗尽你手机的电量。

Last year, you could hear minds blowing coast to coast when Novatel introduced a new option: the MiFi. It creates a personal Wi-Fi bubble, a portable, powerful, password-protected wireless hot spot that, because it's the size of a porky credit card, can go with you everywhere. The MiFi gets its Internet signal from a 3G cellphone network and converts it into a Wi-Fi signal that up to five people can share.

  去年,当诺瓦泰公司(Novatel)引入一项新的选择——MiFi时,你感到了心神振奋。它打造了一个个人Wi-Fi的泡沫,一个便携式、功能强大且有密码保护的无线热点,由于只有信用卡的大小,因而它能随身携带。MiFi将从3G手机网络获得的互联网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最多可供5人共享。

You can just leave the thing in your pocket, your laptop bag or your purse to pump out a fresh Internet signal to everyone within 30 feet, for four hours on a charge of the removable battery. You're instantly online whenever you fire up your laptop, netbook, Wi-Fi camera, game gadget, iPhone or iPod Touch.

  你可以直接将这个东东揣进兜里、收入笔记本包或手提包里,它能送出最新的互联网信号给30英尺范围内的每个人,4个小时才需要充一次电。一旦你启动笔记本、上网本、Wi-Fi照相机、游戏小玩意、iPhone或iPod Touch,你就能立马上线。

The MiFi released by Virgin Mobile this week ($150) is almost exactly the same thing as the one offered by Verizon and, until recently, Sprint — but there's a twist that makes it revolutionary all over again.

  由维珍移动通讯公司(Virgin Moblie)本周发布的MiFi(价值150美元)与威讯(Verizon)和斯普林特(Sprint)最近提供的产品几乎相同——但是意外变数使其成了革命性的全新体验。

The Virgin MiFi, like its rivals, is still an amazing gizmo to have on long car rides for the family, on woodsy corporate offsite meetings, at disaster sites, at trade show booths or anywhere you can't get Wi-Fi. If you live alone, the MiFi could even be your regular home Internet service, too — one that you can take with you when you head out the door. And it's still insanely useful when you're stuck on a plane on a runway.

  维珍的MiFi与其对手类似,都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小玩意,不论是在家庭驾车长途旅行中,还是在森林中的企业非现场会议上,不论是在灾难现场,还是在贸易展销会的货摊上,抑或是不能获得Wi-Fi的任何地方,你都可以配备它。如果你独自生活,MiFi甚至能成为你的日常家庭互联网服务——出门时你可以随身携带。当你陷身于跑道上的飞机时,它居然还能发挥作用。

But three things about the Virgin MiFi are very, very different. First, Virgin's plan is unlimited. You don't have to sweat through the month, hoping you don't exceed the standard 5-gigabyte data limit, as you do with the cellular-modem products from Verizon, Sprint, AT&T and T-Mobile. (If you exceed 5 gigabytes, you pay steep per-megabyte overage charges, or in T-Mobile's case, you get your Internet speed slowed down for the rest of the month.)

  不过维珍的MiFi在三个方面有很大很大的不同。第一,维珍的方案没有流量限制。你用不着像使用威讯、斯普林特、AT&T和T-Mobile的无线Modem产品那样,在一个月里担惊受怕,老想着不逾越标准的5G数据限制。(如果超出了5G,你将为超出部分按每M流量支付高得多的费用,或者按T-Mobile的方案,在该月的剩下时间里你将"享用"低速互联网。)

If you hadn't noticed, unlimited-data plans are fast disappearing — but here's Virgin, offering up an unlimited Internet plan as if it never got the memo.

  在你尚未注意之时,不受限数据方案就正在迅速消失中——不过维珍提供的无限制互联网方案,好似这事就压根不用担心了。

Second, Virgin requires no contract. You can sign up for service only when you need it. In other words, it's totally O.K. with Virgin if you leave the thing in your drawer all year, and activate it only for, say, the two summer months when you'll be away. That's a huge, huge deal in this era when every flavor of Internet service, portable or not, requires a two-year commitment.

  其次,维珍没有合约的要求。你仅当需要时签约使用服务就行。换句话说,如果你将MiFi整年都放在抽屉里,只在夏天两个月外出期间才激活它,维珍都完全没有问题。在今天这个时代,每项互联网服务,无论便携与否,都要求两年的合约,而这真的是特大实惠。

Third, the service price for this no-commitment, unlimited, portable hot spot is — are you sitting down? — $40 a month.

  第三,不用承诺、没有限制、便携的无线热点的服务价格不过是——你是否坐稳当了?——40美元一个月。

That's no typo. It's $40 a month. Compare that with the cheapest cellular modems from AT&T, Verizon, and Sprint: $60 a month. T-Mobile also charges $40 a month for its cellular modems. But all four of those big companies require a two-year contract, and come with those scary 5-gigabyte monthly data limits.

  我可没有打错字,就是每月40美元。将这与AT&T、威讯和斯普林特最便宜的无线Modem(60美元一月)比较比较。虽然T-Mobile也将其无线Modem定价为40美元一月,但是所有这些大公司都要求两年的合约,而且每月还有恐怖的5G数据限制。

(There's actually another Virgin plan available, too: you can pay $10 for a 100-megabyte chunk of Internet use that expires in 10 days. It's intended for people who are heading out for the weekend and just want to keep in touch with e-mail without having to fork over a whole month's worth of money — and without paying $15 or $25 for each night of overpriced hotel Wi-Fi. And speaking of options, Virgin also offers a standard U.S.B. plug-in cellular modem with exactly the same pricing details.)

  (实际上维珍还有另一方案:你可以花10美元购买100M的互联网流量,在10天内消费完。这是特意为那些周末外出和只通过email联系而不想支付整月费用的人准备的——不再为高价的旅馆Wi-Fi支付每晚15至20美元的费用。谈到选择,维珍也提供一种标准的USB接口无线Modem,其定价细节也完全一样。)

I've pounded my head against the fine print, grilled the product managers and researched the heck out of this, and I simply cannot find the catch.

  我挤破脑袋想要给这项优惠唱些反调,想要盘问产品经理,还想要探究下内里的名堂,可是我偏偏无的放矢。

Is it the speed? No. You're getting exactly the same 3G speed you'd get on rival cellular modems and MiFi's. That is, about as fast as a DSL modem. A cell modem doesn't give you cable-modem speed, but you'll have no problem watching online videos and, where you have a decent Sprint signal, even doing video chats.

  是速度吗?不是。你获得的是3G的速度,这与你从对手的无线Modem和MiFi中获得的速度并无二致。也即,和DSL Modem的速度不相上下。无线Modem当然给你提供不了Cable Modem一般的速度,但是你看在线视频没有问题,倘若你那儿有很好的Sprint信号,甚至还可以进行视频聊天。

Is it the coverage? Not really; Virgin uses Sprint's 3G cellular Internet network, which is excellent. You're getting exactly the same battery life and convenience of Verizon's MiFi — for two-thirds the monthly price.

  是覆盖范围吗?也不像;维珍使用的是相当出色的斯普林特的3G移动互联网。你可以获得与威讯的MiFi几乎一样的电池寿命和便捷性——而每月价格却只有三分之二。

(Why would Sprint allow Virgin to use its data network but undercut its own pricing in such a brazen way? Because Sprint is focused on promoting its 4G phones and portable hot spots — even faster Internet, available so far only in a few cities. For example, its Overdrive portable hot spot is $100 after rebate, with a two-year commitment. The service is $60 a month for 5 gigabytes of 3G data and unlimited 4G data.)

  (为什么斯普林特会允许维珍使用其数据网络,却厚颜无耻地不降低自己的价格?这是因为斯普林特现在专注于发展其4G电话和便携式热点——这是快得多的互联网,迄今只在少数城市可提供。例如,它的两年合约制Overdrive便携式热点折扣后价格是100美元,该服务包含5G的3G数据和无限制的4G数据的价格是60美元一月。)

That's not to say that there's no fine print whatsoever.

  这也并不是说真的就无懈可击了。

First, the Virgin plan doesn't include roaming off Sprint's network; the old Sprint MiFi plans did. According to Virgin, that's not a big deal — the regular Sprint network covers 262 million people, whereas roaming would cover 12 million more — but it means that you might be out of luck in smaller towns.

  首先,维珍的方案未包括斯普林特网络的漫游服务;而老的斯普林特的MiFi项目可以做到。据维珍称,这不是什么大问题——正规的斯普林特网络覆盖了2.62亿人,而漫游只能多覆盖1200万人——不过这意味着你要是在较小的城镇里就倒霉了。

Second, the Virgin MiFi can't plug directly into your computer's U.S.B. port to act as a wired cellular modem, like other carriers' MiFi units. You can connect to it only wirelessly, if you care. (You can still charge it from your computer's U.S.B. jack, but very slowly. A wall outlet or car adapter is a much better bet.)

  其次,与其他运营商的MiFi组件一样,维珍的MiFi不能直接插入电脑的USB端口来充作有线移动Modem。你只能将它无线接入,如果你在乎这个的话。(你仍然可以插到USB接口里给它充电,但这会很慢。墙插或车载充电器显然要好用得多。)

Finally, remember that the Virgin MiFi is still a MiFi, so it's a bit uncommunicative. It has only a single, illuminated button that serves as the on-off switch and an indicator light that blinks cryptically in different colors. You have to press that button and wait about 20 seconds before you can get online.

  最后,别忘了维珍的MiFi仍然是一种MiFi,所以它有点"不善交流"。它只有单个的发光按键来作为通断开关,而且只有一个指示灯含糊不清地闪烁着不同颜色。你必须按这个键并等待大约20秒后才能上网。

But come on: $40 a month? With no commitment or contract?

  不过话说回来:40美元一月?不用承诺,也没有合约?

I did a little survey of broadband Internet prices among my Twitter followers. Turns out $40 a month is not only a great price for cellular (portable) Internet service — it's among the lowest broadband prices in America, period. In some areas you can pay $35 a month for DSL service. But most people pay $50 to $60 for high-speed Internet, which makes the Virgin deal seem even more incredible.

  我就宽带互联网的价格在我的推友中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结果发现40美元一月不仅是无线(便携)互联网服务中的好价格——它目前也是美国最低的宽带价格之一。在某些地区,DSL服务只需要支付35美元一月,但是绝大多数人为高速互联网支付了50到60美元,这让维珍的买卖看起来更加令人难以置信。

And unlike those plans, Virgin lets you turn on service only when you want it. You can buy service — as with a prepaid phone —either by calling an 800 number or visiting a Web site. Handily enough, you can get onto the Virgin Web site to re-activate your MiFi, even if you'd previously stopped paying for service.

  不同于其他方案,维珍让你仅当需要时才开通服务。你可以购买服务——就如预付费电话那样——可以拨打800电话或访问Web网站开通。足够便利的是,即便之前停止了服务付费,你也可以登录维珍的Web站点来重新激活MiFi。

The MiFi's portability has always made it an exceptionally flexible and useful little gadget — and Virgin's prepaid model, unlimited data plan and dirt-cheap pricing just multiply that flexibility. And if Virgin can make money with a plan like this, the mind boggles at just how overpriced the similar offerings from its rivals must really be.

  MiFi的便携性注定了它是特别灵活又特别实用的小玩意——而维珍的预付费模式、无限制的数据方案和非常便宜的定价更是使其灵活性倍增。如果维珍能够从这类方案中赢利,我们真不敢想象其对手们的相似产品的定价有多离谱了。

添加新评论

相关文章:

  实现长距离的高速无线互联网连接

  克里斯托弗·克鲁格尔(Christopher Kruegel) 研发关闭僵尸网络的软件

  卡蒂·伦敦(Kati London) 以游戏来教授现实世界的技能

  尼克·菲姆斯特(Nick Feamster) 观察垃圾邮件的可疑行为

  跨平台手机软件商店GetJar联手印度维珍移动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2010年9月8日星期三

才想明白的浅显道理

我明白为什么政府要建GFW了,这实在是一个维持现有秩序的好方法。


假设一下,如果没有GFW,那么大家都可以自由访问,自由交流,这时交流就成了基础,至于能交流出个什么来谁也无法预料,也许有人只是看看信息,也许有人只是交个朋友,也许有人只是鼓吹一下民主自由,但也许就有人会开始建立组织,也许就有人开始募集资金,也许就有人开始鼓吹暴力革命,也许这些人就分门别类的组织起来,鼓吹的鼓吹,筹钱的筹钱,暴力的暴力,哇哇哇~太可怕了!

建个GFW,首先就过滤掉了许多人,这就减少了同类人相聚的可能性,其次,GFW越高,翻墙越难,最终,原本是基础的交流就成了最终的目的,大家翻过了墙,就是一种胜利。基础成了目的,原有的可能的目的就遥不可及。

妙啊妙啊,实在是妙不可言。如果我是政府的人,我也要建一个GFW。

为谁骄傲为谁惭

在twitter上看到有人推荐一篇报道《High过之后优雅起来》,大概内容是介绍和反思发生在世博会上的种种不文明现象,如不排队啦、乱涂乱画啦、盖章啦,甚至偷盗啦等等。我在论坛上也看到过类似讨论,有一种说法很能引起应和:XX行为真是丢了中国人的脸。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去看过世博会,也没有计划要去,因为我始终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我到底要去看什么?我很想去看看博览会中的高科技部分,那有可能是我们以后的生活,我可以从中一窥未来。但从所有的报道、介绍上,我始终没有发现有哪个馆是集中体现科技的。

其实令我却步的最大原因是排队。如果让我说这世界上十件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的话,排队一定会在其中。并不是说我没有排队的习惯,只是说我不喜欢排队。排队枯燥无味,但又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突发事件往往令人不爽,如插队者,如突然新开窗口或大门大家拥挤着重新排队,如一直保持着慢速前进却突然有一个人办事的时间超长,更如排队人多时那种并非情愿的身体接触。所以我对那种排8个小时队进沙特馆的人抱以无比的敬意,这些人平时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啊~!

另一个原因是人多,我很害怕人多的地方,总会觉得烦躁,朋友们出国拍些美丽的街景照片来看,我总会赞美:真漂亮,一个人也没有!对我来说,人少就是一种幸福。我这几十年来,所住所往所游之处无不人山人海,再美的景致再美的环境也抵不住人多。如果中国与世界上某处有同样的景观,中国的必定先被破坏,无关人的素质,仅靠人多足矣。

虽然我对世博报以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我不并认为那些世博会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丢了中国人的脸,他(她)们所丢的只是自己的脸,我的脸在我这儿,他人没法子丢。这些人我并不认识,这辈子也不可能认识,思想也没有交流,行为也没有统一,对他们的所有行为(文明或不文明的)我也并非完全赞同,那么这些人的行为最多只代表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就算丢脸也只是丢自己的脸,怎么就会丢中国人的脸呢?难道仅仅因为这些人很凑巧地与我生活在同一个国度里,所以就丢了同一国度人的脸吗?按这个逻辑,岂不是也丢了亚洲人的脸?丢了地球人的脸?丢了灵长类的脸?丢了动物的脸?丢了全宇宙生物的脸?

与之相对应的,刘翔拿了金牌,姚明去NBA打得很好,男乒女乒拿世界冠军,也没有长中国人的脸,也不是全中国人的骄傲,那是他们自己的骄傲。刘翔拿金牌,只能证明他跑得很快,只能说明经过刻苦的训练他取得了成就,并不能证明中国人跑得很快,更不能证明所有中国人都跑得很快,那只是有一个中国人在一次比赛中跑得很快,刘翔有资格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很骄傲”,但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对我说这也是你的骄傲因为你也是中国人,我一定会觉得这个人脑子有毛病。

每个人的思想与行为都只能代表自己的意愿,旁人觉得高兴也好惭愧也罢,可以学着这样做也可以学着避免这样做,犯不着凑上去分享别人的荣耀,更犯不着凑上去挨别人的大嘴巴。

2010年9月1日星期三

全员逃走中

不得不佩服的是,日本人的确会做综艺节目!

这两天在PTT上看关于日本综艺节目的讨论,发现有个节目引发了热烈讨论,那就是全员逃走中。这个游戏简而言之,就是在一片固定的区域内(如东京的涩谷某几条街围起来的区域)固定时段内玩捉迷藏。

参加者每一秒可获得100日元的奖金,50分钟(第二集是60分钟)未被节目派出的猎人抓住即可获得全额奖金,一旦被抓,奖金归零。随着时间段不同,派出的猎人数会增加,每一秒奖金数也会增加。节目提供了自首机会,通过公用电话自首,可获得到自首时累积的奖金。每个参赛者旁边有两个人跟随,其中之一是摄影师。猎人身边也有一名摄影师跟随。参赛者不能进入私人领地,这个我不太懂,从节目上看,好象是不准进入屋内,只能在大街小巷中穿行。还有就是双方均必须遵守交通规则,就是要等红绿灯。

游戏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创意,但在增加规则之后,节目却做得紧张刺激,扣人心弦。语调低沉冷酷的旁白,没有音乐,只有喘息或尖叫,再加上摇晃的镜头,伴随着倒数跳动的时钟,整个节目显得紧张和压抑。但在结尾处,参赛者获得奖金之后的轻松与胜利的表情,却也让人松下一口气。

我看的第一集还只是简单的逃跑,到第二集就加上了参赛者互相才能解除的警报器、空中直升飞机跟踪,以及猎人数加倍至6人的桥段。两集中就有好几个人在最后2分钟被抓住,真是可惜之极。

从开始看的这两集来看,最好的策略是躲起来,但在繁华都市里,又不许进屋,想躲应该很难。第一集里有两人躲藏策略成功,一个躲在汽车后很久,在最后自首时因连续拨错号码耽误了时间而被抓,另一个先逃后躲,躲在树上,十分成功。第二集里就是靠跑,有个参赛者连续几次依靠快速地奔跑而逃过一劫。所以我想如果是我参加的话,也是应该躲起来吧,不过摄影师是个累赘。

查了一下,这个节目是2004年做的,真不错,PTT讨论中好像有提到已经有台湾的节目抄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