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20日星期一

终于想起来要写什么了-栋笃笑

老了!前次写博客的时候就想到要写好几个当时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大概记得应该有5、6篇,可实际只写出3篇。昨天想起来要写什么了...

先说几句带点地域歧视的话。我来上海几年,能听懂和能说的上海话比我那可怜的英文还少!就说话而言,我最喜欢听的是北京女孩说北京话,特别是那种嗓音非常清脆的女孩(参见《公鸭嗓》),正如我喜欢那种眉目如画的女孩,清晰明白,看着就觉得很可爱。当然男的北京说也很不错。相对来说,我总觉得南方话普遍听着感觉比较粗,如果是嗓音细的人说又让人觉得声音尖锐。我唯一比较喜欢的南方方言是粤语,可能是以前喜欢听港台流行歌曲的影响。以前电视和网络不普及,难得听到广东话,偶尔去深圳看电视,电视里的话都听不懂,遗憾得很。后来网络发达,直接在网上找来自己喜欢看的电视节目,配字幕的那种,很快就学会了。虽然说不太出来,但至少心里知道大致应该怎么说,而且最重要的,偶尔看看没字幕的电视节目,也能听个半懂不懂。我真的很不喜欢上海话,女孩子说勉强,男人说上海话,唉,免了吧!让我学上海话?那我宁愿去学英文!

所以咧?其实我想说的是,因为我喜欢听北京话,所以我从小喜欢听相声;因为我喜欢广东话,所以前些天有空时找来看了黄子华的栋笃笑;因为不喜欢上海话,所以到现在为止没看(听)过周立波。

周立波前些日子很火,报纸上有批的有捧的,不过因为我没看过,所以怎么批怎么捧都不关我事。报纸上说周立波说了些什么也只是报纸上的事,媒体语言基本上不可信,也不会影响我对他的看法,更何况我对他没看法。不过字里行间的我看到有人把周立波和黄子华作对比,我才想起似乎自己还没有完整地看过黄子华的栋笃笑。

接连看了他最早的三场栋笃笑:90年的《娱乐圈血泪史》、91年的《色情家庭》和92年的《跟住去边度》,还看了一场2006年的《儿童不宜》,后期的比较前期更自如一些。90年代初期的黄子华还有些生涩。栋笃笑并不以逗笑为主,而以内容深度见长。不过,由于其谈论的内容多以香港发生的事件、人物或历史为依托,所以不了解背景的人往往无法明白其中意味。而且,它几乎不会引发全场爆笑的状况,更多的是在黄子华讲述的过程中,观众们不温不火的掌声以及伴随着掌声的会心一笑。所以虽然我看了四场,可仍然感觉有隔阂,谈不上特别喜爱。从这个意义上说,相声的艺术感染力强得多。

我再多看几场吧~

没有评论: